学生坐在家里,打开电脑就可以通过观看教学直播、阅读课件等方式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网上选择所需素材备课,制作适合学生的个性化课程……经过一个多月的网上授课,这样的“在线学习”不仅让师生们完成了“新学期”的阶段性教学任务,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互联网+教育”的新教学模式。
近日,记者从区教育局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学生延迟开学,帮助学生“停课不停学”便成了该局的重点工作。区教育局早行动、早谋划,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精准施策,对中小学生“在线学习”进行了统一部署,以“一校一策”推进实施,全学段、全学科、高质量实施线上教学,实现“停课不停学”目标。
“本次上线授课的老师都是全区优秀的骨干教师和优秀党员教师。”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任晓松介绍,根据中小学生各个学段的课程内容,区教育局教研室提前两周安排各学段下一阶段的授课进程、内容等;同时动态调动全区优秀骨干教师和优秀党员教师执教,为全区学生尤其是初高中学生提供全学科免费的优质教学资源。
“线上教学更注重讲练结合,线下45分钟的一堂课,线上可能要上更多的时间。这一方面是为了放慢速度,让教师详细讲解,让更多学生听懂;另一方面可以留出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这样学生不懂不会的地方,可以及时向老师提问解决。”任晓松介绍,和课堂教学相比,线上教学能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也能让教师借助大数据支持,精准分析每名学生的学习轨迹、时长、行为等学习情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保障“在线学习”教学质量,区教育局还对线上教育教学质量加强监测,精准到人、到课程、到知识点进行诊断评估。
与此同时,考虑到不同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同,以及城乡、校际、师生之间“在线学习”的条件资源情况,区教育局要求各校坚持统筹与个性兼顾的原则,制订出适合本校“在线学习”的工作方案,限时限量合理安排学习和作息时间。
“尤其是高三的教学,‘在线学习’课程内容均由各校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复习与学习。”任晓松说,对于“在线学习”有条件限制、目前还滞留在外的学生,区教育局要求各校采取“一生一策”方式予以关注,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线上排查、电话巡查等多种方式,对全区学生家庭的网络通畅、收视设备等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协调解决排查中发现的问题,摸清各类情况底数,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在线学习”正常开展,不让一个学生“掉线”失学。
记者了解到,教育部门在制定教学课程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学生宅家的身心健康。任晓松介绍,本次“在线学习”的教学内容不局限于书本,除学科教学安排外,还有课外阅读指导、健康教育、艺术欣赏、体育锻炼、眼保健操等内容。“在疫情和居家学习期间,每周‘在线学习’课程中会安排一次或两次的心理课。”
“开学前一周,针对线上学习的课程内容,我们将会对全区初中及高一、高二的学生进行测试,以便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任晓松介绍,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正式开学后,各校会做好在校教学和居家线上学习衔接,复习巩固线上学习的课程内容,同时精准分析学情,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诊断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
“开学前,老师们将继续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积极转变教学思路,不断完善教案,化‘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全力保障教师们网上教、学生们网上学,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两不误’。”任晓松认为,宅家“在线学习”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形式、学习方式以及教育科学研究视野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接下来,区教育局将多措并举将“互联网+”进一步渗透到课程、教学、学习、教学评价及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