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图片_20200223153525.jpg
  • 微信图片_20200223153534.jpg
  • 微信图片_20200223153522.jpg
  • 微信图片_20200223153514.jpg
  • 微信图片_20200223153518.jpg
区域要闻
与逆行英雄“云对话”,吴江师生聆听一线“战疫”故事
2020-04-26 08:57:06

一场疫情阻击战,一堂特别的安全教育课、一堂鲜活的生命教育课、一堂深刻的价值观教育课。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渐趋好转,全区中小学陆续开学复课,为进一步做好当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新形势下学校疫情防控工作,424日下午,区教育局、唐仲英基金会、复旦大学携手举办了“关于生命的对话”访谈节目,邀请驰援武汉中山医院医疗队领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朱畴文教授,采用“云直播”的形式,为全区中小学师生和家长讲述了一线战“疫”的鲜活故事,传递了“牢记使命、护佑生命”的医者精神,并围绕职业伦理、个人防护、生命意义、人生价值等话题进行了热烈地互动,线上答疑释惑。

27日,朱教授率中山医院第四批驰援武汉医疗队入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整建制接管了东院区的两个收治重症病患的病区,用专业、严格与精细守护重症病房,克服诸多困难,冒着巨大风险,多学科团队探索救治之道,挽救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关于医院磨合、物资配置、病人收治、人文关怀、心理疏解……朱教授一一道来,真实感人。

“作为一名医生,救治病人、抗击疫情是我们的职责,我们应该来,我们责无旁贷。”他如是说道;“敬畏生命、敬畏专业、敬畏职责、敬畏规则”,他如是写道。朱教授以为,比起英雄主义的叙事,更需要强调的是敬畏生命、敬畏科学:“我不要豪言壮语,只要大家安全,并且踏踏实实地完成工作。”在他看来,医务工作者们只是在“一切为了病人”的信念下,清晰地认识并履行了自己的职责。“这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这大抵说的就是朱教授这样的有良善胸怀、有大爱仁心的医生。应时代之需,承抗疫之重,他们挺身而出,与国家同呼吸,与同胞共命运,把小我融入大我,用心灵温暖心灵,用生命守护生命,用责任和奉献诠释使命担当,用专业和大爱弘扬医者仁心。

在互动环节,吴江师生踊跃提问。“经过这场“战疫”,医生成为了许多学生心目中的崇高职业,您当初学医的初衷是什么呢?能否谈谈对我们学生的期望?”对此,朱教授分享了自己学医的初衷,表达了自己对医学的理解。在他看来,医学是有规律、有原则、有章程的,不能随意去突破它;医生专业能力的发挥,离不开对规则的遵循和对规律的尊重。“医学是一门好专业,它直接跟人打交道,可以去救治生命。我希望更多的同学将来报考专业时考虑医学,更多的人能够投身医学工作中去。”此外,朱教授还就“疫情期间我们学生尤其是即将参加中考和高考的同学在饮食上要需要注意些什么?”“目前中小学开始分批次、错峰复课,大家存在着一些担忧或者困惑,您有哪些建议给到老师、同学和家长们?”“如今全球抗疫还远远没有结束,这说明医学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坎坷和困难,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等问题或困惑一一耐心细致地作了解答。

活动最后,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姚伟斌作总结讲话,并诚挚致谢朱教授。短短一个小时的活动,大家收获满满。通过朱教授的深情讲述与专业解答,吴江师生、家长更加真切地理解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这句话的内涵,在疫情面前一定能更加理性应对,积极防控,让学习和生活在良好的轨道上顺利运行。

朱畴文教授,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长期致力于国内的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普及和提高,对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与全身其它系统的联系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在消化内镜的诊治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这次活动,将抗疫“活教材”融入中小学教育,丰富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扩大了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通过鲜活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生命本质、爱护生命,激发了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告诉学生责任、担当和奉献是人生的价值体现,培养了学生朴素的英雄观和集体主义精神;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探索未知、提升自我,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的人;让学生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