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评审名单正式发布,经过区、市、省三级评审后,苏州大市成功立项143项,我区共有29项课题成功立项,其中重点资助7项,重点自筹5项,课题数量位居苏州各市区第一。
真的教科研,一定是面对教育领域的真问题,遵循教育科研的规律,借助教育理论的指导,探索新方法,解决真问题,形成新理论。吴江区教育科研工作基于区域实际,“做真的教科研”,在共生中让科研氛围更“活”、在共融中让研究品位更“高”、在共振中让课题效应更“强”,进而塑造有共同愿景、能相互认同的科研文化。
抓节点,让节点成为亮点
区教科室抓住课题研究“选题申报”“开题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等关键节点,使每个关键节点成为亮点。
选题申报:各校以课题研究推动学校工作的意识强烈,致力于课题设计的科学性和高质量,区教科室协助学校做好选题策划、方案论证等前期准备工作,并鼓励骨干教师和学科团队开展系统性的课题研究,提炼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形成理论性的教育思想。
立项开题:区教科室组织每一批新立项课题的开题培训会和现场观摩活动,提升各校科研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领导力,将开题基础性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下放到学校。
中期评估:各项省、市级课题均要参加不同形式的中期评估。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为例,经历了省、市、区的三级检查,其中,参加省级评估的四项重点资助课题获得一优三良的好成绩。
结题鉴定:在充分了解各省课题研究进展的前提下,遴选适合的课题组织结题观摩,如吴江鲈乡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以“发现:成就最好的自己”为主题的结题活动,从而完成课题研究节点现场案例式全程培训。
抓过程,让过程看得见
加强网络化管理。根据苏州市课题管理的文件要求,建设基层学校、区、市三级管理网络。省、市级规划课题做到即时上传研究成果,有文字、有图片;每月上传活动资料,有表格、有报道;每学期上传学期汇报材料,有交流、有分享;每年度记录“备忘”,有总结、有汇编。区教科室阶段性跟进典型课题,推广经验、推荐成果。
规范学校主课题。由校长主持的、覆盖学校工作的课题定为主课题。突出主持人的研究参与度,在成果考核上,重点看主持人的研究成果,查看年度过程性资料汇编,扎实各校主课题过程,让过程成为质量。
区级课题过程管理。区级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时效强,接地气,重实践。区教科室研制印发《课题研究手册》,要求在研究过程中即时填写,学校教科室每月督查并公示,该手册也是能否结题的重要依据之一。
抓成果,让成果更丰厚
课题结题并不画上句号。在重视课题数量增长的同时,强化成果意识,把课题建设与各类成果培育等工作整合起来,提升品质内涵;对接各类省市级成果奖的评选,遴选选题好、基础实、前景好的省市级课题作为培育对象,跟进研究动态,精致过程管理,指导成果策划;各校教科室从教学研究的视角开掘学校主课题价值,努力从中孵化各类成果奖。
期待新立项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精当操作、精致管理、精彩呈现,为进一步助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丰富学校内涵建设、推进我区现代化教育名区建设添砖加瓦。